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比如女孩子们常爱说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然后见到一个男人,就说人家不是好人,居心不良。这就是对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概括了,而把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无视个体差异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觉得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等。其实,我们简单理解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把它看成,以整体来推测个体。
2.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这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长得帅,就觉得他什么都好了,还有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一白遮百丑。这就是明显的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颜值高,就会对他其他特征做判断。经常考察的例子,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等,都是典型的晕轮效应。简单来说,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晕轮效应就是以点带面。
3.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这个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是个爱记仇的人,就认为别人也爱记仇。以自己的特性推断他人也有。比如那个苏轼的佛心自现的故事,包括五十步笑百步,其实都是一种投射效应。不过,对于投射效应需要大家注意的一点是,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怀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4.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比如借钱这个事,先借20,过几天还了,再借100.过几天又还了,下次借500,可能你还会借。这就是先接受小的要求,后面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了。
5.巴纳姆效应
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觉得这种效应特别像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的星座现象,对,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巴纳姆效应又叫做星座效应。大家可以观察,星座的描述都是笼统和空洞的,可是那些相信的人,依然觉得星座的描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心理学中我们常考察的效应还有很多, 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霍桑效应等等,因为时间有限,在此就不多赘述了。效应这块内容呢,在生活中是比较有趣的,在考试中考察也相对简单,大家理解记忆即可,在考试中能做到能辨别就行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 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 ,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