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小伙伴们,我们又见面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心理学的知识点--动机冲突。这部分内容在我们教师招聘的考试中是一个常考点,常常以例子型的单选、和判断的形式考察大家,但是好在这块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所以大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即可。

首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动机冲突呢?我们知道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而意志行动的过程分为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统一的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就是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这个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等环节。我们要讲的动机冲突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动机冲突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学习这个知识点,大家首先要弄明白趋和避的含义。趋就是趋近、喜欢、想,避就是躲避、不喜欢、怕。

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比如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很想做到忠孝两全,鱼与熊掌兼得,可事实上却只能选其中一个。

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所产生的冲突。 比如进退两难、前有狼后有虎。还有就是古装剧常见的桥段:男主带着女主逃亡,后有追兵,前有断崖,一般都会选择跳崖,这些都是典型的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比如生活中我们想美容又嫌浪费时间、想吃美食又怕胖 、想喝粥又怕烫等等都是趋避冲突的典型例子。

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比如五一想出去旅游,去三亚玩,怎么去呢,我们可以选择坐飞机,也可以选择坐火车。坐飞机快,但是费用较高;坐火车便宜但是花费的时间久。这就是面对两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时发生的多重趋避冲突。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一种题目,小明既想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又担心耽误学习;既想考研,又不想努力。这属于哪一种动机冲突呢?题干中虽然出现了两个目标,每个目标也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但这并不是多重趋避冲突,而是趋避冲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多重趋避冲突的两个目标之间本来就有冲突,每个目标自己又有冲突,而题干中表述的两个目标本身并不存在冲突,不属于多重趋避冲突,而是两个趋避冲突放在了一起。

好了,讲到这里,动机冲突的讲解已经接近尾声。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往往常以例子的形式考察,小编还要给大家提个醒,做题时按题干字面意思去选,不可过度解读,容易做错哦。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