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加里培林于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他认为心智活动的形成包括五个相继的阶段: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在长达30年的结构定向教学研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验,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这一理论,目前对我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们介绍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1.原型定向

(1)原型定向内涵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和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原型定向的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2)原型定向阶段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①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

(1)原型操作内涵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这在加里培林理论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给教师提出了以下教学要求: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已展开的方式呈现。

②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选择恰当的时机向下一阶段转化。

③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正确的表象。

④为了使活动顺利向顺利下内化阶段转化,应注意动作与言语的相结合

3.原型内化

(1)原型内化内涵

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的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为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

原型内化过程包含了加里培林理论的三个小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2)原型内化阶段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的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②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的和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逐渐缩减。

③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化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④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以上便是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关于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考点,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