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在心理学中,总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但我们却经常容易忽视,直到翻开心理学的书籍,看到了某个词,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生活里的现象嘛。

例如在社会心理部分,群体影响中的“从众”便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近的现象了,因此这部分知识学习时一定要好好结合我们的生活背景去进行理解。

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生活中有一种变色龙效应,例如生活中,当别人低声说话时,你也会不自觉地同样低声说话,压低音量。这种模仿,好像是一种“自然而然”就出现的现象,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无意识模仿行为。

但是我们今天学的从众与这种变色龙效应还不太一样。从众由于处于群体压力下,一般表现为受到意志控制的行为与态度的改变,即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

所罗门·阿希做过一个实验:小明与其他10位共同参加一个知觉实验的测试,测试内容是给一条标准线段的示意图,然后让被试从A、B、C三条线段中选择出与标准线段一样长短的一项。其实答案是很明显的,应该选择B,一般正常人都不会选错。但是小明不知道其他10名被试其实是“托儿”,他们会在答案选择时故意选择A,以此来测试小明在最终选择答案时是否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最终实验结果中,为了与他人保持一致,75%的被试在整体任务中至少错答了一次,而另外25%的被试则经常为了保持一致而错答。

事后,一些被试解释道:“我以为是我自己看错了,产生错觉了”、“我还以为这个答案里有圈套”,还有些人是为了避免与他人产生答案观点上的冲突,或者不想让自己显得特立独行,像一个异类……等等各种原因。所以早成从众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但这些都指向了从众这一特殊的群体影响。

那么从众在哪些情况下会受影响呢?

比如群体人数,被试附近的人数越多,其所受到的群体压力就越大,越容易产生从众。例如两个人与一百人的区别,明显我们会觉得一百人的情况下更能感受到群体压力。

比如从众的这个“众”与我们的关系密切程度,全是陌生人时,我们抱持着防备之心,更容易保持警惕,能做清楚的判断。但是熟人甚至是亲人就不一样了,我们容易相信他们,从而在下判断时更加容易从众。

再比如回答的公开与匿名情况,匿名使人感到安全,更加能表达真实想法,不易从众;公开则使人感受到压力,更容易从众。

综上,从众这一现象虽然小,但是细细研究学习,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