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教育心理学

1.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与程序性知识学习

2.学习的认知策略与监控策略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激发

4.迁移,促进迁移的条件

5.班杜拉学习理论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取向模式、人本主义取向模式、教师效能取向模式)

8.师生关系及其建立

9.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一般特征

10.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

(四)社会心理学

1.社会化,再社会化,图式

2.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

3.印象,印象形成与印象整饰

4.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归因理论,罗特的归因控制点理论,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5.归因过程的偏差现象

6.态度,态度的维度

7.态度转变的理论(认知失调论、分阶段变化理论)

8.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9.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

1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2.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服从

13.合作与竞争及其原因

(五)统计与测量

1.t检验、F检验、X2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描述研究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

3.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

4.评价心理测验质量的量化指标

5.影响信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的方法

6.影响效度的因素及提高效度的方法

7.常模参照测验

(六)变态心理学

1.判别心理异常的基本指标

2.智力障碍的概念、等级与诊断

3.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预防与矫治(多动症、口吃、遗尿、进食问题)

4.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措施

5.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常用技术

(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与方法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