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部分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考考点,考察的题型主要涉及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单选题一般考察例子单选或者考察教育启示,简答题主要考察有哪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里面先给大家介绍下这部分的知识点。身心发展规律常见的有五个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除此之外做题时也有常遇到:整体性、稳定性以及可变性等。具体内容如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易混辨析】

1、阶段性VS顺序性

幼儿园阶段学生学习小学的知识——违背阶段性

孩子不上幼儿园,直接上小学——违背顺序性

2、阶段性VS个别差异性

阶段性——不同年级一刀切

个别差异性——同一个班级内部一刀切

3、关键期

A.别称:最佳期/敏感期——转折期(不行)

B.代表人物:劳伦兹

C.概念: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D.由来:研究动物得来——小鸭子认母实验——18个小时以内看到动的东西——支持生物起源学说

【习题演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先天失明,但是嗅觉、听觉等却比正常人要灵敏得多,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过程的知识点。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题干中盲人视觉的缺失,在嗅觉和听觉方面得到补偿,体现了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故此题选C。

选项A,阶段性强调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要求教学分阶段进行,不搞一刀切。

选项B,不平衡性强调身心发展速度不同,教学要抓关键期。

选项D,个别差异性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施教,教学要因材施教。

排除ABD,本题选C。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 )特点。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选项A: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选项B: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选项C:不平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方面不同步,同一方面不同步”。

选项D:阶段性指的是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题干里面描述小学阶段用直观的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明显是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因此此题选择D,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合。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