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当然,“以正合”的目的是为了“以奇胜”,选取事例应该尽量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感动中国”被写多了,一泛滥就成灾,而且出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不同版本,让老师无法感动。太大众化的人物事迹被大量引用往往造成老师的审美疲劳。试想,考生一落笔便是天下皆知的那几位人物,李白苏轼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这会让阅卷无数的老师头皮发麻,感动和感染的效应便荡然无存。
所以你还得准备一些“人无我有”的“奇”的例子。这里的“奇”,不是指事例的奇怪,而是指不太常见,但是你在某个领域比较熟悉的事例。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原则。
二曰个性化原则。也就是你最为熟悉的事例,这些你熟悉的事例并不一定就是典型的事例,也许不常见,但是由于你熟悉这一领域,就可以拿来使用。人无我有独具匠心,评卷老师看起来也就不会只看见几个常见的事例而出现审美疲劳了。
比如,一些学生对美术史感兴趣,什么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什么梵高毕加索,什么齐白石徐悲鸿,都比较熟悉,这些人物有着无数的故事,这些故事当然可以论证无数的观点了。而且这些事例又与一般同学所知的事例有所不同,所以就会显得既有说服力,又有新颖性,避开了所谓的“老套”,评卷老师看起来既不会有审美疲劳,而且还会觉得你知识渊博,能够涉猎各类知识。
“个性化原则”还包括“自身事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当然是最“个性化”的。之所以提出要有“自身事例”是因为现在很多作文都要求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所以你也是要有所准备的。
这样,我们把“自己的论据库”分为四大类:个人事例、集体事例、国家民族事例和自身事例。在此基础上,又单立个性化事例和反面事例两类。下面我们分别讲解相关内容和理由。
我们以下面的论据库为例来说明:
这是某个学员的论据库,有些是经典事例,有些是他自己的,有些则是有意识的准备的,比如关于集体和国家民族的事例等。其着眼点都是基于议论文写作的需要。
个人事例是指主要作为个体的个人所发生的事情,或成功、或失败,能用来证明你提出的观点。一般来说,议论文的事例以“个人事例”为主,主要是一些个人的故事、事迹、成就之类的。考场作文用这种事例是最多的。这位同学的个人事例包含了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四类,当然,你还可以加上更多,这是没有限制的。
这几类人物中也尽量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几个因素。政治家中,诸葛亮是古代的,毛泽东是现代的,罗斯福是外国的;文学家中,屈原、司马迁、陶渊明代表古典(当然,语文课本中的文学家太多了,你自己可挑几个你喜欢的人物),鲁迅代表现代,莫言代表当代,海明威和海伦·凯勒代表外国。教育家的事例中,孔子是古代的,陶行知、晏阳初是现代的,魏书生、李吉林是当代的,苏霍姆林斯基则是外国的。之所以要加上教育家的事例,是因为我们的考试毕竟是教师资格考试,你如果有意识地用上一些教育家的事例,既对你的论证有帮助,又显得你有教育的情怀,评卷老师看起来自然会感到亲切,而给你打高分。
对于这些人,你一定要专门去查一查他们的资料,记住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甚至他们的名言警句,你用起来才会如数家珍般顺畅。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