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用副词加强语气表示判断
为了加强判断语气,往往在谓语前加上副词,如“乃”“则”“即”等,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如: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但是要注意,这些词除了有加强语气表示判断的作用外,它们也有自己的意义,要注意区别。
(四)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为”在文言文中有时也能起到表示判断的作用。如: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五)用动词“是”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文言文中很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的用法才渐渐多起来。如: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六)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过秦论》)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例(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