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基本历程
①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首先从农业(重点)开始: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鼓励垦荒。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结果:收效甚微→因为: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②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企业管理方面和工业(重点)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改革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如: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最终失败【如: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期。】。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国情认识不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20世纪80年中期,苏联出现危机局面。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
内容:首先进行经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原因:改革措施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传统做法。
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影响: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教训: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要从国情出发;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因此改革是必要的。
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应坚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策要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