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

——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1)孟子主张君主要施仁政,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颜元等人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君主专制,主张恢复分封制。这是当时反专制思想的反映,故D项正确;主张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错误;材料和土地私有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

2.【答案】D。解析:王夫之反对绝对君权,他的思想中民族意识极为强烈,特别强调夷夏之别,把几千年来传统的大汉族中心观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是顾炎武,排除B项;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阐释维新的合理性,排除C项。

3.【参考答案】

(1)措施:君主要重民生、施教化。

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变革;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孟子基于人性善阐发主张。

(2)“求同”:重视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

“存异”:反对空谈心学(或“高谈性命”),主张通过学习经术以经世。

特点: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出现了短暂的批判心(理)学的思想活跃局面。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