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考试还有几个月不到的时间了,但是很多考生越来越紧张,不知道自己复习的怎么样了,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些笔试备考模拟方面的精选试题给大家作为参考。大家可以在线测试试试,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更可以在线和全国的筒子们进行在线PK,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笔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

①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1956年底;

主要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中共八大→1956年确定的我国当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

④十年“文革”→1966年,“文革”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⑵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⑶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⑷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及意义:

㈠决策:(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最能体现会议转折性的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㈡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⑴试点: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

⑵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建立乡 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⑶影响: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后〗

⑴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⑵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⑶主要内容(措施):a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b 改革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⑷影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