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考试还有几个月不到的时间了,但是很多考生越来越紧张,不知道自己复习的怎么样了,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些笔试备考模拟方面的精选试题给大家作为参考。大家可以在线测试试试,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更可以在线和全国的筒子们进行在线PK,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笔试!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历史背景
①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占据主导地位。
②毛泽东对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
③林彪、江青集团利用了毛泽东的错误。
2、“十年文革”对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
①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②“全面夺权”造成司法部门瘫痪。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④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3、得到的教训: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方针。
2、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
(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十年,法制建设的步伐加快,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颁布了《1982年宪法》
②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和人民平等的原则。
(4)1997年“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地位: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改变:①建国初,基层干部是由上级政府任命。
②现阶段,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基层干部由直接选举产生。
3、历史意义:
①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②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证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过程
【注意】“一国两制”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提出:50年代中后期,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2、酝酿:1981年,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成为后来“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形成: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
“一国两制”的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4、宪法保证:1982年宪法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5、正式确立:1984年,“一国两制”被正式确立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