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琴、乐曲《流水》《广陵散》背后的故事,加深对古琴音乐的热爱。

2.鉴赏《流水》,以分组听录音的形式,感受古琴的音色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3.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初步了解古琴的滚、拂等演奏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流水》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了解古琴的音色和韵味。

【难点】

感受《流水》各个段落的音乐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关于古琴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精通音律的琴师俞伯牙,在一个和风舒畅,薄雾轻扬的早晨,端坐山林,手抚伏羲琴,弹奏他新作的琴曲。琴声穿越寂静的山林,时而浅如坠玉,时而亢似龙吟,时而清冷缠绵,时而澎湃浩荡,随着阵阵松风,汇入山泉,漫入岚岫,潺潺切切。此时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安静地站在琴声里,垂目凝神,直听得物我两忘,脱口赞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一语深刻地道出了伯牙所弹奏琴曲的内涵,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子期不幸早亡,伯牙断弦摔琴,“一曲情思随风去,归来化做断弦琴”,终身不再鼓琴。二人默契笃深的友情被传为千古佳话,世间也多了“知音”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语。)

3.顺势引入新课,试着感受俞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感受这曲《流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古琴:展示图片古琴和古筝,说出它们是什么乐器?比较它们从外形上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它们分别是古琴和古筝。它们的弦不一样多,古筝明显多一些。

2.教师总结:“古琴”本名“琴”或“七弦琴”,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古圣先贤、文人雅士最钟爱的乐器,列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3.看视频比较探讨古琴的演奏姿势,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抚琴图片及《甄嬛传》甄嬛抚琴图片,拉近古琴与学生的距离。

4.初次欣赏《流水》,提问:古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悠长、典雅)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小编微信66746005领取

(三)探究学习

1.介绍古琴的常见演奏方法。

(1)空弦发音,叫作散声或散音,演奏时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拨弦,发音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2)按弦发音,叫作按声或按音,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发音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如歌声,又叫作实音;(3)泛音,轻碰琴弦发音。演奏时左手对准某一徽位轻触琴弦,右手拨弦,发出比较清澈、轻盈虚飘的乐音,适于快速华彩性曲调;(4)滚:由高音到低音;(5)拂:由低音到高音;(6)绰:上滑音;(7)注:下滑音。

2.完整聆听《流水》,为乐曲分段,提问:每段有怎样的特点(音乐的力度、速度怎样,古琴音色怎样、运用了什么演奏技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哪两段音乐相似等角度作答)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

教师总结:全曲共九段,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第二、第三段为“起”部,第四、第五段为“承”部,第六、第七段为“转”部,第八、第九段为“合”部。

第一段为引子,简单的曲调引出后面的主题。

第二段为主题,用泛音手法,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自山间淙淙欢快而出。

第三段为高八度重复主题,仍基本上使用泛音,表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

第四、五段使用按音(实音)演奏,是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曲调中增加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如歌,似山泉汇成江河,稳健扎实的一泻千里。

第六、七两段即张孔山以流拂手法增加的两段,第一段中大幅度的滑音和速度变化的对比,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回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第八段又出现泛音上下起伏式的级进,如经过刚才的起伏,又趋于平静。

第八、九段再现如歌的旋律,自信、积极又充满激情,重新出现以滚拂手法演奏的流水形象前后呼应贯穿首尾,似水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河。尾声又以泛音奏出主题主调的片段,简洁轻盈地由动入静,结束全曲。

3.再次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欣赏并结合所学的与古代音乐、诗词相关的知识谈感受。

4.教师总结:《流水》以生动的形象,描写壮丽的山川、抒发宽广的胸怀和坚定不移的志向。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创舞蹈律动去表现音乐。

2.教师评价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学生表演。

3.聆听《广陵散》分组讨论:《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表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广陵散》与《流水》在表现手法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本课的知识以及情感表达: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认识它、了解它,并有义务传承它、发扬它。

2.作业:让我们一起思考,现今的中学生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共同维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