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对本次试讲做一个自我点评?

【参考答案】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文章。《云雀的心愿》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环保主题和保护生态的主题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展现出来,很有可读性。

本次试讲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学情特点,充分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带学生一起和小云雀来一次旅行。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就是本节课要讲解的重点也是学生去感悟的要点。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学生能很容易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整堂课学生也能高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森林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在研读的时候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森林的作用进行细致了解和感悟。讨论中学生集思广益,老师相机指导,最终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上我也能充分照顾到学情不一样的学生,用最大的热情去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由于自己上课少,经验不足,在课堂上仍有紧张、卡顿等情况的出现。相信,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二、如果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参考答案】

组织学生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需要充分利用班班通组织学生观赏视频、图片。让学生观看雾霾视频报导,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开展“我为环保做贡献”活动,根据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采用一分钟演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三、针对本次教学你有何教学建议?

【参考答案】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心里很难过。妈妈告诉他森林的作用,最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小云雀有这样的心愿,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教师引导学生的视线,一起跟着小云雀去看看没有森林的场面。文中以“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为主线,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凸显主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

二、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课堂中我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文章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思想启迪于一体,优美语言、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并体会到保护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本节课你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首先采用谈话法进行导入,一同走进动物的世界,领略动物们优美的身姿,用提问的方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热情和好奇之心,走进文本。

在初读感知环节我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认识和了解,知道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的景象,并通过妈妈的叙述之后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

在深入研读环节我采用回答问题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设置如下问题: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并找一找云雀和妈妈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么?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小编微信66746005领取

3.旅行中遇到这样的场景,云雀和妈妈有怎样的感受呢?

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先找到相关的语句,再通过思考和讨论都能得出自己的答案,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除此之外,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个环节我会充分地把时间和思考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巩固提升是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化身森林小卫士,写几句保护森林的标语并相互分享。这个环节让学生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思路。

五、对本次教学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本节课留下了一个遗憾点。

个性化朗读不够突出,过多的齐读代替了学生的个性读。作为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没有很好地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这势必会影响到各别孩子的感受,今后一定要多个孩子们自己读的机会。

自主探究的空间给的不足。一节课缺乏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过程,孩子没有问题提出,解决的只是老师课前留下的问题。记得有人曾说“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问题。”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将“朗读、感悟、运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