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25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古代思想中批判“耻学于师”的风气,著有《师说》倡导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韩愈

D.柳宗元

2.阐述“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B.《教育过程》

C.《教学与发展》

D.《教学过程最优化》

3.小明和小刚是同卵双胞胎,两个人从小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习,但两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两人的学习成绩也出现了较大差异,这体现了(    )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A.遗传素质

B.成长环境

C.学校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将社会共同认可的理想和信念内化为个体的社会意识,并成为个体确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导向。这种教育促进社会化的功能体现为(    )。

A.形成社会价值观

B.完善自我认知

C.掌握社会技能

D.塑造职业角色

5.我国学制发展史上,体现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强调要适应社会进步之需要。发扬民族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个性与创造力培养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各(    )。

A.30分钟

B.60分钟

C.90分钟

D.120分钟

7.求是中学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室,走廊悬挂了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和事迹介绍,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科学家的事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科学精神的提升。学校这种做法在课程类型上属于(    )。

A.综合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显性课程

8.物理课上,潘老师使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展示光的反射现象,随后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射入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潘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问答法

9.生物课教学中,李老师通过模具视频展示DNA的双螺旋模型,帮助学生认识DNA的结构,掌握DNA双螺旋知识,李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0.美术课上徐老师展示了几幅齐白石的虫鱼、花卉画作,指导学生欣赏名画,经过徐老师的精心点拨,学生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鸟虫鱼,还有那清新奔放的春天般的气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节课体现的美育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情感性原则

C.差异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11.滨海中学每学期都要分批组织学生到工厂、街道与工作人员共同劳动一天,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欢乐。该学校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榜样示范法

12.王亮从电视上看到宇航员经常刻苦训练后遨游太空,为国家做贡献。他便立志努力学习,希望长大后也成为像宇航员那样对祖国有贡献的人,这种动机属于(    )。

A.近景动机

B.交往动机

C.远景动机

D.权力动机

13.李明之前学过德语,在学习英语时将德语中的“gut”(意为好)错误用在了英语写作中。这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顺向正迁移

D.逆向正迁移

14.刘敏背诵课文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难记。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遗忘原理是(    )。

A.干扰说

B.衰退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15.边琳近三年多次参加全市演讲比赛均获得第1名,这提升了她的自我效能感。她认为今年的演讲比赛也能获奖。边琳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基于(    )。

A.替代经验

B.言语说教

C.情感状态

D.成败经验

16.田丽严格遵守纪律制度,同时她认为每位同学都有义务遵守和维护这些制度。根据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她所处的水平是(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习俗水平

17.高三期间,孙虹开始思考未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于是,她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各种社团活动,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职业规划相关书籍,希望借此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根据玛西亚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划分,此时的孙虹处于(    )。

A.同一性延缓

B.同一性早闭

C.同一性扩散

D.同一性完成

18.突发地震时,孙雄不假思索地把坐在轮椅上的同学抱起来跑出了教学楼,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自豪。孙雄的这种感受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9.张老师发现丁鑫没有跟着自己读课文,便一边领着同学朗诵,一边看着丁鑫,慢慢向他走去,丁鑫意识到了张老师的用意,随即跟着老师朗读起来。张老师这种处理课堂纪律的策略是(    )。

A.言语提示

B.有意忽视

C.非言语线索

D.替代性强化

20.容老师在分析自己教学的基础上,审视自己原有的观点和做法,并积极寻找新策略解决发现的问题。这说明容老师的教学反思处于(    )。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摩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验证阶段

21.张东认为如果高考失败,自己的人生就彻底完了,无法再有任何成就和幸福,针对他的不合理信念,最佳心理辅导方法是(    )。

A.理性情绪法

B.自我控制法

C.放松训练法

D.系统脱敏法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振华中学的陈校长认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此,他要求教师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教学中凸显德育的重要地位。王老师认为,这种做法弱化了智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请对王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张老师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教学则会妨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请对张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4.某次心理健康课上,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们通过心理测评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然后他详细给学生介绍了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各自的特点,并否定了学生们对于各种气质孰优孰劣的争论。因为他认为,四种气质类型各有优缺点,无好坏之分。请对杨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5.肖明基于前几次考试的经验总结发现,如果考试时迫切希望考满分,往往成绩达不到预期,而抱着无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时,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只有保持适当的重视程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他觉得对于任何考试来说,动机保持在中等水平最好。请对肖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简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促进个体发展,如“划一性的教育”“陈腐的教育观念”“落后的教育方法”反而会阻碍个体发展,因此,要发挥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必须正确把握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基本条件。请简述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27.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是社会主导的教育价值观念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和集中反映,可以说没有课程就没有学校教育。请简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8.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自己的认知更加稳定,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客观,自尊的行为表现更加明显,通过查阅资料,孙老师了解到这些差异是由自我概念不同而导致的。请简述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

29.《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请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一)

初二一班的许涛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课内外经常惹是生非,不写作业,不守纪律。我作为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第一次上作文课就发现全班唯有他一个人没有交作文。于是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道:“你为什么没有交作文?”他满不在乎地说:“我不会写。”生硬的语气给人无可奈何的感觉,眼里流露出你能拿我怎样的神情,这也是淘气学生的一贯伎俩。该怎样让这个学生心服口服呢?我边思索边拉过他的手,他坐下。这一拉手,我感觉到很惊讶,他的手上结着很厚厚的茧。于是我问:“暑假帮爸妈干活了?”“是。”“那干什么活了?”“种地、种菜、干农活了”我高兴地称赞道:“真了不起。你的爸妈一定很高兴,你是个勤劳能吃苦的孩子。但与种地种菜比起来,学习可轻松多了。如果你既能努力学习,又勤劳肯干,相信你的爸妈会更高兴。”这时,孩子的话多了,冷漠的表情消失了,脸上露出了喜悦。“那回去把作业补上吧。”“我不会写。”“我教你。”于是我耐心地把如何构思材料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并让他晚上把作业补好。第二天早晨,他果真把作文交上来,作文读起来让人感到真切自然。我在班会上读了他的作文,并表扬了他,全班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班上的同学告诉我,许涛说自己如果不改正就对不起老师。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在以后的几周里,又趁热打铁,有意安排他做了小组长。对他取得的点滴成绩予以表扬,同时,对他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些做法让他找回了失去的信心,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30.班主任“我”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二)

李老师试图纠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适宜行为,他说:“同学们,我想跟你们谈谈班上的一个问题,当我提出问题时,有些同学不是先举手等待老师叫名字,而是直接回答问题,谁能告诉我,当我向你们提出问题时你们该怎么做?”

王强高高地举起手来,随即大声道:“我知道!我知道!举手并安静地等待?”李老师叹了气,他试图忽视王强,但王强却是班里唯一举手的学生,并且你越不理睬他,他就是越发使劲地挥动着手,大声说着自己的答案。

李老师说:“好吧,王强,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举手,安静地等您叫名字。”李老师接着说:“既然你知道这样子,应该这样,为什么在我叫你名字之前,你还要大声回答呢?”停顿片刻后李老师接着说:“谁能提醒大家一下有关课堂轮流发言的规则。”

三个学生举起了手,一起大声说起来:“一个人一个人回答”“按顺序回答”“别人发言时不要说话!”李老师有些不高兴地问道:“我们刚才不是强调过应该等我叫名字吗?”“但是,李老师”张红没举手就说:“刚刚王强并没有保持安静等您叫名字,您不也叫他发言了吗?”

31.(1)请根据强化原理,分析李老师的做法存在的问题?(10分)

(2)请基于强化原理,提出处理这种情形的办法。(8分)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