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科学课上,张老师指着实验仪器说:“每个杯子底部都有一团纸,谁能将杯子放入水中而纸不湿呢?” 

学生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他们要么将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给杯子加上个盖,要么在杯中塞些异物。

对学生给予肯定后,张老师故弄玄虚地说:“不添加辅助材料,把杯子倒着放入水中,纸也不会湿,你们信吗?”同学们个个惊得睁大眼睛。

学生疑惑道:“倒着放还能不湿?” 

张老师:“能!”

学生又动了起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失败了……大家再次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张老师,张老师回以肯定、鼓励的目光。

突然,一个学生喊了起来:“老师,我成功了!没湿!纸真的没湿!” 

“老师,我也成功了!”……

趁着大家那股高兴的劲儿,张老师话锋一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当然有了,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没了,而纸却不湿?”有学生急迫地问。

张老师启发道:“大家想一想,你们最初的实验,纸为什么湿了?然后又为什么不湿呢?再动手试一试,仔细观察。” 

同学们歪着身,瞪大眼,聚精会神的反复实验着:竖着杯子倒扣在水中纸不湿:倾斜着放入水中纸变湿:先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再将杯子倾斜时有气泡产生,纸变湿。

同学们跳跃起来:“原因找到了,有气泡产生说明杯中有空气,有空气占据着空间,纸才不湿。” 

……

张老师后来在备课中写道:“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的思考、质疑,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31、材料:

刚接班的宋老师在班级上设置了一个“微语”本,要求同学们各取一个昵称,每天可以在“微语”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同学们都非常兴奋,纷纷在本子上留言,坦陈进入六年级后的心声。

一天,宋老师在“微语”本上发现一个署名为“霜美人”的留言,字里行间透出失落和伤感。“‘霜美人’是谁呢?他(她)怎么了?”带着疑惑,宋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字迹,发现“霜美人”原来是一个大眼睛的女生——李小霜。

经了解,原来小霜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拮据。但小霜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秀,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学习之余,她还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舞蹈。

一天,宋老师对小霜说:“我刚接手咱们班,对同学们不了解,不如你当我的助手,好吗?”小霜爽快地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老师对小霜更加关注了,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学习上严格要求。同时,利用班会等机会,让小霜展示舞蹈特长。慢慢地,小霜在“微语”本上的留言渐渐不再显得忧伤了,在协助宋老师的班级工作上,她也很主动,十分负责,人也自信多了。

在学校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霜别具创意地用报纸折叠了一套晚礼服,在舞台上走秀。演出很成功,小霜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宋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2、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定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她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

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语言中词汇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产机制,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务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重要需求。

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也仍然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如果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转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在早期朴素辩证哲学的启发下,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被广泛应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楷的彻底笔画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问题:

(1)文中引用高本汉的话说“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其“适合”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在论述“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这一观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年济南老火车站被拆,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长久的痛,这一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誉为“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新一轮调查投票,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129164168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