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考情分析
辛亥革命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试中,除了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外,还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各位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了加强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精选了几道习题,辅助同学们的备考。
二、知识梳理
(一)背景
1.经济基础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心在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东京。
3.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其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是1904年成立的兴中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4.军事基础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时机逐渐成熟。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5.导火线
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二、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三、高潮
1.成立民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及其局限性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2.局限性
(1)《临时约法》虽然规定了国民拥有众多平等的权利,但它却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三、实战演练
1.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国1875年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两部宪法都( )。
A.因人修订有关内容 B.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
是本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阻止了本国的帝制复辟
2.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 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
3.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4.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下图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出台以前法国就结束了君主制,故排除B;1875年宪法不是法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故排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后中国出现了帝制复辟,故排除D;根据材料信息“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存在因人设法的因素,故选A。
2.【答案】D。解析: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则皆瞠目而不解”相反,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说明农夫田父不了解代议制和国会选举,反映了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基础薄弱,故D项正确。
3.【答案】C。解析:材料中“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
4.【答案】C。解析:①错误,因为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11月起义已经结束,排除A项和D项;②项不选,通过图片中的广告只能看出时局变动,但不能说明商人投入政治变革中,排除A项和B项;③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由“本世纪的贫血症之良药”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渡”,所以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项。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