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分为两目,第一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第二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拥有广泛人权的内容,以及国家保障公民人权的措施,尤其是宪法对人权的相关要求,本框题主要强调了宪法调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追求。作为本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学习本框题的内容是学习其他法律相关内容的基础。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社会生活充满了好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与法律相关的新闻和案例,对宪法和法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和法律知识有限,对于宪法和法律的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看问题比较片面和肤浅,对宪法在调节公民与国家关系上的重要性认识得还比较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热爱宪法、维护宪法;

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通过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宪法的内容,对宪法规定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整治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等内容有初步了解;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了解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宪法对公民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难点】

树立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热爱宪法、维护宪法;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思考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澄清认识,在案例分析中体会深远意义。学会独立分析,增强探究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法和学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新闻热点导入

响鼓还需重锣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重锣的第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

所以,在开课指出我将用多媒体播放新闻片段:2018年3月1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举行。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设置问题:为什么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要对宪法进行宣誓呢?宪法对我们公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宣誓仪式本身就是一次活生生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从而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顺势导入课题《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设计意图】以新闻热点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新闻直观的呈现出我国的对于宪法的尊重和重视,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对探究宪法的强烈期待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从整体把握教材,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一:小眉的疑问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中小眉的周记,思考解决她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会出示提示: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生阅读资料后能回答出:(1)还有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入境口岸等。(2)国徽是国家的宪法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标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我们必须尊重、爱护国徽。(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归纳: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出示相关的提示,便于学生理解,并能自主的将生活现象和知识进行结合,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宪法确认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将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宪法又是怎样保障权力属于人民的呢?”作为过渡。

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

活动二:社会小剧场

剧场一:2018年8月8日,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四方股东代表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签订北京庆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股东协议,标志着中国第一包子铺品牌,老字号“庆丰”混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的内容,回答问题:从“庆丰”混改的事件中,想一想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我国的经济制度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归纳:(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3)宪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必须有经济基础做保障。

剧场二:多媒体展示教材P4页的四幅生活场景:

我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公民在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我进行归纳: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这就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剧场三:播放视频:电影《红海行动》片段。电影《红海行动》是根据真实的“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而成。从上世纪印尼撤侨事件到近些年频频动用国家力量进行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尼泊尔撤侨、新西兰撤侨和的巴厘岛撤侨。这些撤侨行动都凸显了我国在国家综合国力日益上涨后,对本国国民的重视和保护。

我会提问学生:(1)什么是公民权利?(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总结:(1)公民权利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

最后,由我进行归纳: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三组不同的现象,并针对不同的现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能够让学生从方方面面感受到国家的各种制度对于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境的创设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活动三:生活图景

多媒体展示教材P6页的四幅图片,组织学生进行四人为一小组的讨论:

设置问题:1.以上四幅图片体现了公民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2)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教育改革、高铁发展等。

教师在此基础上追问:阅读教材,结合以上材料你感受到了哪些跟我国人权有关的知识?国家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人权相关的知识之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具体又是从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呢?”

活动四:我们在践行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法律体系。

材料二: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材料三: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到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

并围绕材料设置3个问题:(1)材料一为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奠定了法律基础?(2)材料二中的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3)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护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立法机关应当保证理发的科学性、民主性。(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的学习和分析,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同;同时,小组讨论作为课程标准提倡的合作式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活动:扶贫在行动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新闻:习近平: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1)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2)你希望国家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学生回答后我总结:(1)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等方面总结。

(2)①政府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②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③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利用科技脱贫致富等。

【设计意图】理论指引行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用理论在指导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从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开始,到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扶贫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业:了解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就,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思想得以升华,通过自主搜集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完成本节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