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说教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必修3第5章第3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必修部分——生物3:稳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埋下了一个伏笔。本节内容以第三章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为基础,同时也是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对学习生态系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通过观察碳循环模式图,明确生物占据的环节并知道相应的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解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加强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学习上。正确认识物质循环的概念,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六、说教学过程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采用实例导入的方式导入,请学生思考地球在形成的几十亿年当中,除了偶然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外,地球得不到更多的物质输入。然而亿万年来生态系统内的物质没有被生命活动耗尽,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物质能够被循环使用,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更不会被消耗殆尽。之后提问:物质在生态系统内是如何进行循环的呢?物质的循环与能量流动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之所以这样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新课展开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分为2个课时,下面我将说明第一个课时的内容,我将本节课分为2部分:碳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碳循环
对于这部分我将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展开。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碳循环模式图或动画,并提出要求:尝试说一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并画出示意图。让学生观看并尝试作答,我会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出鼓励性的评价。最后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等的光合作用形成可供动物取食的物质,一部分被动物食用后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CO2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另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回到无机环境,部分遗体以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式保存,经过人类的燃烧利用回归无机环境。
而对于示意图的绘画,我将从同学们当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示意图,进行展示和评价后,之后出示自己绘制的碳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并思考如何更清晰地表示碳循环过程。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绘制示意图的方法:选取关键词,加上方框或线段,用箭头标出循环方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技能。接着我会出示未完成的碳循环图解,请学生补充完整,这样做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知识进行检测和矫正。在练习之后,提问“碳循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总结出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碳的循环伴随着氧的循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让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所示的物质循环概念,结合碳循环示意图,思考“煤炭、石油是物质循环概念中所说的物质吗?在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范围如池塘内能维持它的循环吗?”,强调指出概念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使学生理解物质循环概念内涵,澄清认识误区。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我将用图示的方式,把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简单化,并直观地呈现出来,降低抽象思维过程的难度。提出问题: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总结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只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都是以食物链为渠道流动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必须伴随着物质循环来进行。这样可以给学生表述的机会,训练学生运用生物学术语科学表达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思考“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构成了碳循环的一部分,而这个过程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会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引导学生观察“温室效应示意图”,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就温室效应的成因发表观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
3.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以同桌互相提问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我将让学生课下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又能够进行知识上的延伸,还能继续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真正做到“课虽下,趣仍浓”。
七、说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