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聆听歌曲,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逐步养成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探究合作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以及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歌曲中前奏、间奏、尾声的作用,并能认识其创作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哼唱歌曲,并识别歌曲中的器乐创作。

【难点】

能够准确说出歌曲中前奏、间奏、尾声的创作方式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ppt出示几张图片,请学生识别,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例如老舍、北京烤鸭、颐和园等都来自北京)

教师和学生交流关于对北京的了解,顺势导入课题《故乡是北京》。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采用了京剧唱腔的典型音调,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融入歌曲中,使整首歌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京腔京韵,人们将这种类型的歌曲称为“京歌”。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通过哪些要素感受到的?”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京歌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散板,以叙述的口吻,抒发了对北京的热爱之情。经过间奏,进入第二段,歌曲旋律优美上口,描述了北京的景色。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在伴奏上加以变化处理,采用紧拉慢唱的手法,将歌曲推向高潮。

(三)探究学习

1.学生跟琴哼唱歌曲《故乡是北京》,感受歌曲中的器乐创作。

2.教师通过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使学生辨别不同的引子创作方式。

3.教师播放几段歌曲的间奏,学生感受间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4.教师播放几段歌曲的尾声部分,学生体会尾声的创作方式。

5.学生用记号标记出《故乡是北京》中的引子、间奏、尾声。

6.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各部分器乐创作采用的创作方式。

7.学生在钢琴伴奏下,再次轻声哼唱歌曲《故乡是北京》,感受引子、间奏、尾声在歌曲中的作用。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京韵大鼓,拓展学生的戏曲视野。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故乡是北京》,领略我国戏曲以及京歌的风格特点,也了解了歌曲中的器乐创作部分即引子、间奏、尾声在歌曲中的作用以及其创作方式。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到歌曲中器乐创作对于歌曲的作用,同时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戏曲,并将它传承下去。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带有器乐创作的歌曲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