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单选(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

1.【答案】C。解析: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其中社会发展的功能被称为宏观功能。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功能

2.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 )作用。

A.决定 B.诱导 C.主导 D.控制性

2.【答案】C。解析: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有四个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起到前提基础的作用,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其主导作用,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

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发展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3.【答案】C。解析: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体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 我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想出新颖的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的结构-受教育者

4.新课程提倡师生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接受模式

4.【答案】A。解析: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师-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教学方法称为( )

A.研讨式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学导式教学法 D.掌握学习法

5.【答案】A。解析: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法为实现一事实上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掌握学习法: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学模式-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6.(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答案】B。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标、图像以及动画等。

【难度系数】★★

【知识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媒体与教学媒体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这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7.【答案】A。解析:知识直观的三种类型是: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 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模像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 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例如,在语 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

【难度系数】★

【知识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常见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

8.王老师对朵朵说:“我觉得你在了解动物方面真了不起,可以当我的老师”这是师生沟通中利用语言沟通方法中的 ( )。

A.委以重任法 B.肯定语教法 C.前车之鉴法 D.比较鉴别法

8.【答案】B。解析:肯定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对学生行为品德等方面进行肯定评价而予以激励,促使其更好发展的方法。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学-教学方法-肯定语教法

9.“随机访问教学”是另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有意义学习理论 D.认知弹性理论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