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片,知道生产工具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理解变法运动的经济原因。
2.通过分析文献,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影响。
3.认识到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
【难点】
生产力的发展对变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徙木立信”视频,并提出问题:视频中的人物是谁,采取这一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视频中人物是商鞅;目的是想要取得民众的信任,实施变法。
教师追问:为什么他要进行变法,他的变法有没有成功?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经济发展
教师讲述:“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是春秋战国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是战乱频繁的。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教师展示农具图片,提问:在这样动乱的环境中,相较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在生产工具上,商周时期以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为主,而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不断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教师顺势提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当时的农业、工商业等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后,教师总结:1.在农业方面,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私田数量逐渐增多,公田逐渐荒废;随着灌溉工程的兴建,各诸侯国的农业水平不断提高。2.在工商业方面,由于农业水平的提高,农户剩余产品不断增加,商品交换频繁,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分工。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数量较春秋时期大增,陶邑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
教师追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获得了极大地发展,那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否能够适应这一发展呢?
学生回答: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为了能够在争霸战争中取胜,相继开始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商鞅变法
1.内容
教师提问:分别有哪些国家进行了变法?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齐国管仲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
教师提问:其中哪一个变法成效最为显著?
学生回答:商鞅变法。
教师展示史料,提问:商鞅变法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分别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人民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3)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提高人们的战斗积极性。(4)在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对思想的控制。(5)在社会习俗上: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按户收税,增加了税收。
2.评价
教师提问:有人认为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成功改革,也有人认为商鞅最后被处以车裂的极刑,所以商鞅变法是失败的。对于商鞅变法,你是如何评价的?请结合材料思考讨论6分钟。
学生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商鞅变法措施,触犯了旧贵族的特权,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最后商鞅被杀,但是我们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评价整个改革的成败。3.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商鞅变法,要认识到其局限性,比如刑法严苛,存在一定的弊端。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观看《中国·变革故事》纪录片,下节课谈谈看法。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