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2年11月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预测(1)
一、单项选择题
1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
A. 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答案:C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这一次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 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心理测验法
D. 调查法
答案:C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由题干中的“测量工具”、“测定”、“鉴别”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
3 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A. 非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条件反射
D. 生来的反射
答案:C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条件反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4 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 )阶段。
A. 原型选定
B. 原型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答案:B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l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在原型操作阶段,主体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原型内化阶段,主体把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 (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 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 传递一接受式
B. 加涅模式
C. 自学一辅导式
D. 范例教学模式
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传递一接受式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
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本题正确答案为A。
6 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A. 个案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答案:D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个案法”是针对某一个体的研究方法,显然从题干中无法得出教师是针对某一学生的行为而进行的研究;“实验法”需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实验条件,题干中也无法体现出来;“调查法”主要包括谈话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题干中所体现的方法不属于任何一种调查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 
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题干所述教师正是通过自然条件下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的,符合“观察法”的定义,故本题选D。
7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
A. 示范法
B. 系统脱敏法
C. 惩罚法
D. 行为塑造法
答案:D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题干所述为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8 以下不属于同类班级规章制度的是( )。
A. 学生守则
B. 考勤制度
C. 日常行为规范
D. 体育锻炼标准
答案:B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规章制度”,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l"解。 
【名师详解】班级的规章制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等; 
(2)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等; 
(3)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 勤制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 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 外部分组
B. 内部分组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数学。
10 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B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
11 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韦纳的归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12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A. 指向性
B. 集中性
C. 稳定性
D. 分配
答案:B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基本特性”,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意识中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而周围的其他事物则模糊不清。
13 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 )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寅学制
答案:C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学制的沿革”,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对学-N作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所以,本题选C。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