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8)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3.我国中学德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每一原则的实施要求是什么?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2.【答案要点】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它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3.【答案要点】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答案要点】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答案要点】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