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题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教师甲对学生说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一个笨蛋。”事后,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这节课都无精打采。
老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回答了一部分,老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的吗?”学生思考了一下,作了补充,老师点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看法吗?”该生听的很认真。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解析:
版本1:
材料中甲老师的行为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而乙老师则相反,他的行为体现了这一学生观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各种权利,比如财产权、人格尊严等,甲老师的言语很明显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乙老师没有责问学生,而是与学生一同慢慢探讨问题,这非常值得肯定;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甲老师的责骂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乙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打开了思路,得到了更好地提高。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尽量找到学生的优点;甲老师看到学生开小差,没有正确评价学生,而是马上进行了否定;而乙老师则不断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
总之,甲老师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乙老师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版本2:
材料中的甲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学生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各种权利,比如财产权、人格尊严等,甲老师的言语很明显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甲老师的责骂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尽量找到学生的优点;甲老师看到学生开小差,没有正确评价学生,而是马上进行了否定。
而乙老师的行为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要求。他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理解学生,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都非常值得学习。
31.材料题
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她就在教研组例会上提出来,与同事探讨。在教学方面,她大胆实践,“自主合作,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把课堂实践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享受课堂。学生文雪说:“老师让我们自己上台去讲,我们尽管很紧张,但是很喜悦。因为讲完后得到老师的夸奖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学得很快乐,效果也很好。”
杨老师发现王宇等几个同学学习很用功,但特别紧张,不敢说话,杨老师觉得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社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于是,她在班上组织演讲比赛,口语交际大赛等,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王宇等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了。
晓丽同学身体虚弱,杨老师敦促她加强体育锻炼,并且唤醒家长帮助晓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晓丽再也不是以前的“病秧子”了。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解析:
材料中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首先,杨老师能够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并且寻找最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她终身学习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其次,杨老师对于班上学生非常关心,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爱和教书育人的天职。
最后,杨老师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也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做到了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
杨老师的行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2.材料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去取代别人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循的总体,我们可以依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读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的,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他不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渡拥挤状态,掠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以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相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的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摘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问题:
(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4分)
(2)结合作者对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10分)
答案解析:
(1)思考比读书重要
(2)在作者看来,思考比读书重要,因为思考能够有自己的脉络,而读书仅仅是吸取其他人的精华。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毕竟书上的内容是作者的思想,要想形成自己的思想,还是必须自己进行思考。但是我们从别人的书中学习精华,还是可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间接经验的学习也是一个学习的渠道。但是不能完全跟着作者的思想,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审美观点猜测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主题,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