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很多动物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者爪子在雪地上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怕冷,所以没有出来。老师听了很不高兴,用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这个学生坐下来后,又问全班学生,谁知道?这个时候,教师安静极了,再也没有人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能出来。
问题:试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的理论来评价这位老师教学的得失。
(同时注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学规律的材料题))
答案解析: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发展,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
(4)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1.材料:
李湘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的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